雅安 [ 切换 ]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车新闻 > 雅安学车新闻 > 雅安驾培头条 >正文

新老驾驶员体验雅安交通的变迁

学车热线:400 092 9988

13:25

09/11

2010

来源
好教练新闻网
阅读
1673

关注

学车咨询二维码

老师傅
姓名:张士超
驾龄:31年
驾驶经历:
  1977年当完知青后,张士超被分到市内某贸易单位工作,当时单位紧缺一名司机送货,于是张士超便主动请缨学习驾驶。
      1978年至1995年,张士超任公司驾驶员,主要负责在成都与雅安,及各县区间送货。
      1996年至今,调入市某机关单位任职,驾驶小车。

 

 

 新师傅
姓名:李超
驾龄:6年
驾驶经历:
  2000年参军,服役期间学会了驾驶。
      2002年退伍回到雅安,报考驾校,领取驾驶证。
      2003年用自己多年积蓄购买了一台福田轻卡,做了一名货车司机。
      2003年至今,从事个体经营,在雅安各县区间进行货运工作。 


两年学习VS部队磨炼

  1978年初,张士超在运输队里学车。“那个时候学车不像现在这么快,我们什么都要学。”张士超回忆说,仅交通规则、机械知识等驾驶理论就学习了三个月,之后还要学习半年汽车维修。“为了学习技术,我们几个一起学车的师兄弟背着师父,把维修车辆的发动机、底盘全拆了,再装上去。刚开始我们装不全,只有请师父帮忙,师父说‘你们还没有学会走,就要飞了’。虽然语气严厉,但他很高兴我们有主动学习的精神。”
  学完汽车修理,才能上车学习驾驶。那个时候的汽车是老解放货车,全部国有。张士超说,当时做梦都在踩离合器,脚一边动着,嘴里还念着档位的口诀“2、5、1,3、4、倒”,手还不停地练习左右换挡。
  就这样不停地琢磨,张士超学会了驾驶。不过光会开车还不成,还得跟着师父一起跟车实习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然后才能单独驾驶。在实习期间,没有发生大小交通事故,才能领到“红本本”(当时的驾驶证)。“我记得一次行车途中,师父有事先离开了,让我一个人开车把货拉到乌斯河,我高兴得不得了。”这次运货让张士超栽了个小跟头,因为当时通往汉源县乌斯河的路全是黄泥路,一下雨特别湿滑,张士超一不小心把车子开下了排水沟,“还好以前的排水沟是斜坡,不像现在的排水沟,车子一下去就上不来了。”回来之后,张士超才知道师父是有意让他独立驾驶。这一次小小的考验让张士超学到了不少的道路行车技巧。在这次出车后不久,他领到了那个梦寐以求的“红本本”。
  李超和张士超不一样,他的驾驶技术学自部队。 2000年,16岁的李超来到湖北广水参军。在部队上,李超学会了多项谋生技能,驾驶车辆就是其中的一项。
  “学了大概一年的时间,还是先从论理开始学,接着学机械修理,然后再上路训练。”和张士超一样,李超在部队上也学习了驾驶理论和机械修理,但是时间比较短。
  对很多学习驾驶的人来说,上车行驶是他们最想练习的。“我们都是由班长带着,班长就是我们的教练。几个队友轮流开,班长在旁边看着。”李超在部队学会了开车,但是没有驾照。退伍回到雅安之后,他在驾校报了名,直接参加了雅安交管所的考试,拿到了驾驶证。黄泥路VS水泥路  在张士超的记忆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跑黄泥路。“柏油路只有城里面才有,县区乡镇大多是黄泥路,弯道多、路窄,很考验驾驶员的技术。”
  黄泥路很不好走,一下雨车更容易打滑,那种感觉和走冰雪路差不多。“遇到下雨走黄泥巴路,有时要慢慢地扇油门,不能用力太猛。”如果风扇皮带在路上断了,可以用淋湿了的麻绳代替,但走两三公里就要停下车来,把麻绳重新淋湿,这些应急小配件随车都得准备。像这样的行车小窍门,张师傅还知道很多,这些救急措施都是多年行车总结得来的宝贵经验。
  “那个时候开车,不像现在到处都是修车店,城里才有修理厂,驾驶员必须会修车。要是车子在路上抛锚,自己又修不好,都不好意思把手抬起来找人帮忙。”这也让当年的驾驶员形成了浓厚的互助风气,只要车子抛锚,总有同行下车询问需不需要帮忙。
  李超2003年花了六万五购买了一台福田轻卡,他的工作就是把客户的货品送达雅安七县一区的目的地,现在李超跑的路基本都是水泥路。“现在的路好走,跑天全还要不了一小时。”李超虽然没有在黄泥路上跑过车,可他对道路条件的变化印象深刻,“小时候,我回老家邛崃,从雅安汽车站出发到邛崃要花大半天的时间,坐在车上屁股都要颠痛。现在从雅安到邛崃只需要2个小时,如果是我自己开车回去,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李超认为,虽然现在的路比以前的好,但是交通事故还是时有发生,这是因为很多时候司机并不注意行车中安全。

交通规则、标志越来越全

  上世纪70年代末,道路上的交通标志标牌并不完善,这对出远门的驾驶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常走的路就不说了,要是遇到要去以前从没走过的地方,找路的最好办法就是看公路上的公里桩。如果到一个地方,走了10多分钟都没看到一个公里桩,那就要小心了,有可能是走错了,这时就要找当地人问路了。”张志超说,现在路上的标志标牌增多了,但对于山区驾驶员来说,大城市里一些新增的标示标牌不认识,也会闹笑话。
  “有一次,出远门运货途中不小心闯了红灯,一个交警把我拦了下来。”这是张士超做驾驶员后,第一次违反交通规则,“那个交警说我闯了红灯,我们小城市哪里有红绿灯?都不晓得红灯是不能闯的。”张士超委屈地说。还好当时没有扣分、罚款的处罚,主要是以教育为主。现在交通规则、道路标志更加完善,张志超说,“现在的标示标牌太多了,前段时间我女儿在雨城驾校报了名准备考驾照,我随便翻了下她的驾驶理论书,书中有几个标示标牌,我都不认识,看来学无止境,不学习可能就要被淘汰。”
  李超跑车的时候交通规则和标志标牌已经学习得比较全面,“现在的交通规则越来越全面,也越来越具体,针对不同的车辆也有不同的交通法规。”对这些规则,李超表示,只有大家都遵守,才能保证交通畅通。

热门职业VS求生手段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驾驶员可是个很“霸道”的职业。当时物资紧俏,什么东西都要票,买烟要烟票,买酒要酒票,买肉要肉票。而驾驶员经常帮一些单位和企业带一些紧俏物资,人面广,很多票都能多拿几张。“我认识的几个修理工和我关系都不错,每次我车子拿去修理,他们都会立刻停下手里的活,赶忙过来给我修车。”张士超告诉记者,之所以修理工对他那么好,完全是因为张士超常能帮他们弄到一些烟票和酒票,“这是互利互惠的事。”
  那个时候,市民很少出远门。而驾驶员却走南闯北,不仅见闻广,实惠也多。张士超家里吃的蔬菜水果很多都是他外地买来的,这些东西不仅比本地便宜,质量也更好。很多邻居也纷纷让张士超帮自己家捎带东西,“以前的驾驶员很受尊重,别人很多事情都会拜托你,很有职业优越感。”
  而到李超这代,私家车已经开始普及,走南闯北不再是驾驶员的专利。当被什么问到为什么会选择当货车司机,李超愣了一下说:“没有办法,为了生活嘛。”李超学历不高,只能靠在部队上学习的技能谋生。现在从事个体经营,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到四五千;生意不好的时候,只能糊口。“我们这行要分淡季和旺季。现在从事货运的人多,竞争很大,除了在这边(货运站)等生意,还要主动上门联系客户。”从李超的口中,可以看出驾驶员这个职业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吃香了。
  25岁的李超至今未交女朋友,因为他的时间都花在了送货的路上。“耍了女朋友都没时间陪人家,我每次一出门就是一两天时间,回来就在家里补瞌睡,睡醒了又要出门跑车,相当辛苦。”
      从上世纪七十代年到二十一世纪,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位司机师傅的经历折射出的是社会发展变迁的结果。道路变了、交通规则变了,从业感受也在变。其实不仅是交通运输业,每个行业都在发生着变化。有些变化让我们吃惊,有些变化让我们怀念,但更多的变化让我们欣喜。因为从这些变化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成长和富强。

THE END

我要咨询:
姓名: 手机号码: 点此提交

400 092 9988

好教练网学车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