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开车阶段
在开车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相当的危险!
常常在路边听到被汽车碰到的骑车人(或者行人)冲开车的司机嚷“你瞎了,没看见啊。”还有那些在路口若无其事闯灯和汽车抢行的骑车人,如果你问他们“会开车吗?”
“开车有什么了不起啊?!”他们多半会这样来回答,深想一下,这句话包含了几层意思:第一,表达对你开车(而且还把他碰了)的不满;第二,回避自己不会开车的事实;第三,觉得开车有什么难的。
开车真的没什么了不起,在路口,每次我都是小心翼翼,尽可能的让着骑车的和走路的,谁让咱的法律要求咱们必须保护所谓的“弱势群体”呢——经常我也感觉自己很弱势——我如果走路在路口,肯定不敢闯红灯(会开车之后,更加不敢了,因为我知道我弱势)。可那些人呢?反而变得强势了——“你敢撞我吗?!”
“开车有什么难的!”“你看见我了,你不会停下啊。”真的会开车的人肯定不说这话。
这是第一个阶段,“那有什么难的”是标志性语言。风险等级:高!
进了驾校,学了开车,知道怎么起步了,练了几天,发现自己开车的时候手心里全是汗。但是对开车还是有莫明的兴趣,总想摸车,同时也看到别人出事,知道害怕了。如果自己再有个小磕小碰的,就更小心了。这个阶段,总的来说还是小心谨慎的状态。
标志性语言“我有点紧张”。风险等级:较高。
接下来,自己开车上路有一段时间了,对自己的驾驶技术越来越有“信心”了。并线、加塞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如果别人挤了他一下,一定要报复回来,“凭什么呀,我技术不如你?!”甚至于会要炫耀一下自己的技术,快速斜插等高难度动作不时的也要表演一下,好不容易练出来的怎么能藏着呢。现在上路,如果看见有“京J”后面带一个字母的车我都躲远远的,尽可能保持一点距离。(如果有朋友正好是这样的车号,别对号啊。)因为我曾经经历了这样的阶段,我能理解在这个阶段的行为特点,当然也能接受,所以如果他(她)加塞,或者并线挤我,都让。
据说,交通事故的高发期就是新手上路以后半年到一年半这段时间,而且相当多的是恶性事故。很幸运的是,我在那个阶段每次当我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的时候,就会发生一起小剐噌,让我冷静。经历了这样两三次以后,已经就快两年了。
“没问题,我行”应该是这一阶段的标志语言——我知道自己会,自信满满。风险等级:很高!
开车两年多,快三年了,经常早晨到单位,停好车,下车,觉得自己还迷迷糊糊的,至于路上怎么开来的,已经没有什么记忆了。什么并线打灯,什么加减档,什么油离配合,没想过。还有一次在京津塘高速上,中午,感觉自己实在困得都快睡着了。使劲掐了自己一把,才清醒过来。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有人会开车睡着觉。以前开车的那种紧张、那种兴奋根本找不见了。对车的操控已经成为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就像从座位上起来去拿东西,你想的肯定是要拿的东西,而不是迈哪只脚走。而且潜意识里也会告诉你什么地方可能有危险,要慢一点,前面的坑是躲过去,还是减速缓慢通过,你会作出直接的反应,而不是思考。
这个时候,出现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如果出现判断性错误,带来的后果也是严重的。最主要的是这个时候,很少再和人斗气,你要抢,我让你好了。保证安全比显示技术要优先多了。
“应该没什么问题,我会小心的。”——这一阶段的标志语言不那么典型,甚至于没有什么标志。风险等级:一般。
开车属于高风险的行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都要付出学费,但是有意识的把握好这样一个阶段性特点,应该还是能够降低付出的成本的。当然,每个人经历的状况不同,走过这样的过程可能也差异很大。
借用巴菲特的那句话:“有风险是因为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如果改一下,那么“有风险是因为你不知道能做什么。”每个阶段能处理的问题是不太一样的——比如说,开到100公里的速度。第一个阶段,“别人能,我也能。”第二个阶段“不行,我控制不住”。第三个阶段“那有什么啊,没问题。”第四个阶段“如果没什么急事,还是不用跑那么快吧。”
400 092 9988
- 好教练网学车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