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杭新景和谐拆迁告捷
本报讯(通讯员 何建松 陈有富 陈迁 建德记者站 李牡娇)连日高温,历史罕见。建德杭新景高速公路项目的房屋拆迁工作也到了重要节点,参与该项目征迁的各级干部顶着烈日,夜以继日,无一懈怠。截至8月1日,杭新景高速公路工程房屋拆迁第一阶段首战告捷,大同、航头、李家三镇共签订房屋拆迁协议168户,占应拆迁数94.9%,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打下基础。
7月25日,大同镇房屋拆迁的第一个时间节点。当日24时,该镇完成拆迁协议签订77户,占应签户92.8%,管村桥、葛岭、劳村、潘村已全部完成协议签订,同时拆除7100多平方米建筑物。
7月28日,星期天。李家镇拆迁工作人员放弃休息,顶着酷暑,在征迁现场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晚上10点,该镇41户农户除了红线外有3户主动放弃拆迁,全部完成拆迁协议签订。
7月31日,航头镇已签订拆迁协议50户,占应签户94.3%。其中44户全部签约,7月28日已有两户农户主动腾空房屋,如约支付款项,及时拆除了房屋。
房屋拆迁难为世所公认,也鲜有定式良方可循。然而本工程所涉房屋拆迁之航头、大同、李家三镇,却做得有板有眼,镇镇出标兵,村村有亮点。三镇在征迁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严格执行政策,维护当事人利益,敢于担责,和谐征迁,拼时间、拼耐力、拼实效。
“早摸底,细分析,访贫寒,问疾苦,明情况,知诉求。”航头镇镇村干部自始至终,做到心知肚明,张弛有度,以心换心。黄木岗村一天就签下14份协议,航景村用两天时间把所有的协议签订完。然而这绝非一日之功,看似轻松自如,实则洒满汗水。东村某房屋拆迁户,在房屋评估阶段,因兄弟财产分割历史遗留问题而造成客观工作失误,该农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村干部主动承担责任先后5次上门道歉,并利用其亲戚关系和社会关系,不厌其烦、不怕刁难、不怕磨破嘴、跑酸腿,在第12次登门以后,终于在该户家中签订拆迁协议。
大同镇镇村干部则费尽心血,绞尽脑汁,析家产,断家事,抚旧创,息陈怨。桩桩件件,但凡有助于拆迁工作的,哪怕是几次几十次,哪怕是七拐八弯,哪怕是百里千里,总是不辞辛苦以求之。仅三天时间,管村桥村房屋征迁协议签订农户数就已过半。针对常年在外地打工的拆迁户,征迁人员专程赶到杭州、乾潭等地,解释政策,说明利害关系,请他们尽早回家。
“蹲现场,察民情,听民声,解民意。” 在关键节点,李家镇镇村干部总是亲临实地,躬身而问,提出克难之法。村两委干部户户家访,明症结,知诉求,油盐柴米,事无巨细,样样过问。凡对拆迁有利的事,哪怕苦点累点,也无怨言。比如:有的家庭比较困难,就帮助申请困难家庭;有的农户对安置地规划存在想法,就请专家美化设计;有的农户养殖场和加工厂要拆迁,就到有关部门帮助申请报批;有的农户对用水问题比较担心,就请设计单位设计合理的水塔。
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