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切换 ]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搬家新闻 > 上海搬家新闻 > 上海搬家新闻 >正文

上海徐汇区高乔基地95%户主已签约并搬离

学车热线:400 021 2088
来源
好教练新闻网
阅读
4037

咨询

  占地100亩,有上万人居住,堪称本市中心城区最大的一处“都市里的村庄”——高家浜乔家塘(以下称“高乔基地”),经过征收户和相关部门的良性互动,初步完成了房屋征收,目前已有近95%的户主签了征收协议,并搬出“村子”。与此同时,占地80多亩,也有近万人居住的徐家桥、潘家塘城中村(以下称“徐潘基地”),虽然不久前还是摊贩成堆,人流涌动,随着90%的住户签了征收协议,人流如退潮般地不见了,房屋征收过程平稳、有效。
  以前城中村改造往往会带来矛盾冲突,如今拔除如此大体量的城中村却悄无声息,徐汇区政府负责人认为,这主要得益于积极探索实现城中村改造的有效路径。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收起照顾、关心的“遮阳伞”,让征收在阳光下进行,赢得了居民信赖。
  城中村不是“村”
  据了解,目前徐汇区成片的城中村有10多处,小的城中村只有几十户人家,规模大的城中村,如“高乔基地”有1600户人家,约12万平方米的建筑物。随着近20年的城区发展,不少城中村的土地属性、人口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使这里的城中村不再是“村”。
  以高家浜乔家塘、徐家桥潘家塘两处大的城中村为例,这里的土地早在10多年前就被征收了。问题是土地征收了,土地上的住房既没补偿,也没拆除,“征而未拆”的局面,使已经变身为城镇户口的居民一只脚跨进了城里,另一只脚还“插”在农村的泥土里。
  城中村的本地住户大都已搬出房子老旧、设施简陋的“村子”,到外面去住了。徐潘基地的本地居民原来只有414户,到后来经过登记的外来人员就超过6000人。这些原来属于本地人的“城中村”经过几年的人员流动,变成了外来人员聚居的“城中村”。
  补充协议没了
  改造“征而未拆”的城中村,最关键的是做好征收方案。徐汇区今年城中村改造虽然还是延续以往的农民宅基地征收“拆一还一”的政策框架,但由于征而未拆的时间久了,不少家庭的情况有了变化。所以,要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前提必须要弄清近20年来各家各户的家庭人员变化情况和房屋面积变化情况。为此,两个项目组前后各召开了近20次居民座谈会,让居民自己介绍,让他们把想说的话,想提的要求全部摆出来。高乔基地项目组的负责人管这个做法叫“矛盾前置”。
  方案在和居民的互动中做细,做实,使征收工作有了基础。徐潘基地的项目负责人鲍增荣说,以前动迁,补充协议多了,经常会出现“摆不平”的矛盾,“他家能补充,我家为什么不能补充?”今年徐潘基地改造,已经签约的300多户人家没出现一份补充协议。搞了10多年动迁工作的项目负责人鲍增荣认为,“这在征地、动迁中是了不起的第一次。”
  方案让人心平
  城中村改造,得益的是居民。据介绍,几乎每个被征收的家庭住房问题都得到了改善。考虑到这些居民离乡不离土的那份情结,项目组还为每户征收家庭至少准备了一套就近安置房。
  然而,保证两个基地平稳、有序的征收,不仅是因为有了充足的房源和资金,更主要的是给力的方案,和公平、公开、公正的程序。正如徐潘基地的鲍增荣所说,虽说征收户的一切是为了房子,但在意的不仅仅是房子。如果方案不公正,不公开,大家猜疑、比较,哪怕补得再多,心里都会觉得自己少了。只有公开了,每户的家庭情况、补偿方案、评估公司选聘、安置房源等全部上墙公布,大家的心才会平。
  特约通讯员 袁昭宇

来源:新民晚报

THE END

我要咨询:
姓名: 手机号码: 点此提交

021-3478 9399

021-5484 8558

好教练网学车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