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城的第二种骄傲嘉定人
如果来到天南海北,你说起嘉定区,那远方的朋友一准知道:“最早的上海牌轿车,就出在嘉定。后来的大众汽车也是从嘉定走出来,行销全国的。”
倘若碰上更内行的,他还会说:“早在1958年,上海就把嘉定县确定为科学卫星城啦。中国科学院的原子核研究所、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硅酸盐研究所等等都在那里哟。”
说得都对。只是,也许外地朋友有所不知,嘉定这座科技城,同时是文化城。比如,1991年3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本地四座历史文化名镇,即现在的松江镇、嘉定镇、南翔镇和朱家角镇——嘉定以一区之地,竟独占其二!从云翔寺、南翔寺双塔出来,“何妨吟啸且徐行”,走到古猗园,再骑车到嘉定孔庙,到汇龙潭、秋霞浦、吴兴寺……一路上足以让感情发酵、思绪翻飞的文化古迹太多了。
科技城,是嘉定人的骄傲;文化城,则是其第二种骄傲。
嘉定人不满足于业已丰足厚实的文化城涵蕴,他们还在挖掘,在引进。前几年的南苑小学自编《三字经》节选版教材,今年的古漪园端午传统习俗表演,林林总总皆属挖掘。引进呢?近日笔者出席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乔迁江桥揭牌仪式,佩服嘉定人有一种慷慨得近乎虔敬的心态——在该区江桥镇政府的支持下,去年雯婕集团办公花园为上海书画院无偿提供场地和创作条件欢迎入驻;今年又以同一模式,迎来专注于学术研究、文化普及交流等工作的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区里很多领导包括区委书记马春雷都前来,表达了他们的祝贺和支持。
传统书画,丹青翰墨,学术研究,史料交流,诸如此类,饥不可以为食,寒不可以为衣,又不能垫高GDP,有什么用吗?还值得政府啦企业啦为之花钱,为之骄傲?
这就是人家的眼光了。视野要阔,眼界要高,才叫有眼光呢。今春在研讨会上听到一位学者将传统文化细分为三方面,即价值系统、行为系统、物化系统。我是深以为然。竖看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硬件变化快,人性变化慢。伦理道德交往的规则,举凡诚信、谦让、友爱、孝顺、团结,乃至不贪婪、不嫉妒、不淫乱,等等,都是前贤再三阐明,可谓千古不易的呀。深寓于其各类典籍、故事、造型中的传统文化价值系统,我们绝没有任何理由拒之门外;相反,参照之,揣摩之,继承之,理宜成为今天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科学研究、创作参考借鉴和文化欣赏娱乐的题中应有之义。
即使属于传统文化的浅层次,亦即其物化系统如建筑、设施、器皿之类,也一定程度上具备人文意义。你赴杭州旅游,看到岳飞墓,不是会升腾起“抬望眼,壮怀激烈”的民族感情?看到雷峰塔,难免又该为那场惨遭压抑的自由恋爱义愤不平。所有这些感受,都是社会健康前行的正能量呵。“古城卫士”阮仪三,曾经讲述过上海提篮桥犹太人历史风貌保护区的故事。二战期间,那里曾住过3万多犹太人,名气远播。当前些年发现竟然准备在此大规模开发房地产时,阮仪三即刻打报告给市里,将它保护下来。嗣后,曾任美国国家银行行长的92岁犹太裔老先生,故地重游时激动地介绍这个当年的“老家”:“瞧,这是爸妈睡的大床,这是姐姐的床,那边是我的小床。”边说边热泪盈眶,“我真的感谢上海,在我们犹太人被全世界赶尽杀绝时,这里收留了我们。”——对此,阮仪三解释得精准:“物在,纪念意义就在,犹太人会一代代传下去,这不是我们的骄傲吗?”的确,冷冰冰的历史文物,因其凝固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而唤起我们后人持久的热情,诚所谓“古迹之流连,乡土之热爱,大有助于名教也”(陈从周语)。
在乔迁江桥揭牌仪式上,听到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当地的合作,为深入发掘嘉定的历史人文资源,追寻上海历史文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而共同努力。那么可以预期,嘉定人为其“文化城”而骄傲,将具备更加充足的理由。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