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以工为耻”?
转自:扬州新闻网-扬州晚报
今年要毕业699万大学生,据说将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季。
央视记者王志安又挨了不少砖头,他说,“现在搬家公司的工人,月赚五六千很正常。很多大学生却说找不到工作,不正常。毕业暂时找不到称心的工作,先干两年搬运工,既锻炼了身体,又能攒一笔钱。继续学习,或者换工作跳槽不挺好吗?”
这话让很多年轻人颇为不忿:你丫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自己怎么不去搬砖头?惊起砖头一片。
早前,人的身份划分为干部和工人,上了大学,就是二十二三级的国家干部。让“国家干部”去搬砖,让人到底意难平。如今,或许干部身份这个框框淡去了,但白领与蓝领的界线依然清晰。大学生们就是愿当囊中羞涩的“白领”,做“月光族”乃至“啃老族”,也不愿去黄汗淌、黑汗流地搬砖。
这是为什么?我想,这恐怕也不能仅仅指责大学生的面子观及就业观。整个社会的“观念水位”就是如此,你怎么能单单怪学生呢?就拿眼前的中招来说吧,明明高中、职校招生人数基本相当,但全社会的关注点,都在高中、都在重点高中,职校依然是中招的配角,甚至是“二等生”的收纳筐。
照理说,年年都说职校毕业生不愁分配,年年就业形势也在那里,但千军万马只过高考独木桥却依然未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孩子考上国家中专是件了不得的事情,拔户口转身份,陡然“干部”矣,只是当时看中的也并非“技能”,而是“户口身份”,一旦后者淡化后,所有的光环也渐渐剥离。
以前说到日本有“大工崇拜”,有本事有技能的工人,都会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而这种“大工崇拜”,也不仅于日本,欧美多国,也都有这种倾向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人家人工比我们贵许多。
没有“大工崇拜”,没有对技术工人的尊敬,没有这样一种“观念水位”,所以,尽管知道搬砖头月薪大几千甚至过万,蓝领工人和技术人员有很好的未来,大学生们也很难作出“以工为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