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车资讯 > 南通学车资讯 > 南通驾培头条 >正文

驾校为何频频涨价

阅读
7588
  按照交通法规要求,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而大大小小的驾校,是司机通过驾考取得驾照的主要渠道。不过,一面是驾校收费近年持续上涨,部分城市2015年的学车价格突破1万元,“上市驾校”毛利率普遍超过50%;另一面则是一些地方屡屡上演“驾考腐败”,考官违规收受的“驾考红包”达到千万元之巨。(据4月14日新华网)
  考驾照,去驾校。不过,办驾校,可不是有钱就能办、想办就可办。
  驾校“高贵”,说到底,是以市场的遮羞布掩盖着垄断的事实。尽管去年11月,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将在全面深入推进车检改革的同时,推动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改革——但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除湖南、辽宁、郑州等少数省份地市外,大部分省市均实施“驾考合一”,参加驾校培训才是办理驾驶资格考试的“官方指定路径”。尤其是2013年以来,新交规及驾考新规的实施,使得各地驾考通过率大幅跳水,驾校学费更是噌噌上涨。
  法无授权的“必经驾校”,在实践中已成为明规则。这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垄断地位下的驾校挟私涨价。因为行政审批在驾培经营上攒紧不放,面对刚需的驾培市场,供不应求的格局必然要反映到终端价格上。二是驾校与车管部门不清不楚的官商关系。以近日宣判的广东湛江驾考腐败“窝案”为例,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查明,2008年至2012年前,湛江市车管所的39名驾考考官收受驾考考试人员红包,被查后合计上缴“红包”2100多万元,甚至每科考试都有公开的“红包行情”。需要追问的是:驾培领域的贪腐窝案,这仅是湛江一地的“特色”吗?
  这是一个看似无解的悖论:因为看起来是市场化的,物价部门似乎无权干涉驾培价格;但驾校开设又是门槛林立的,最后进入市场的自然不愁没有涨价的信心。唯一的考证机构,唯一的驾培资格取得路径——“高贵”的驾校,某种意义上与各地“打车难”异曲同工。行政管制之手对市场捏得太紧,结果必然是民生多艰、乱象丛生。

  提价不提质的驾校是市场的怪胎,驾培考试改革,会是终结乱象的良方吗?(邓海建)


                                                                                                             来源:江海明珠网

400 092 9988

好教练网学车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