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车资讯 > 上海学车资讯 > 上海驾培头条 >正文

“严格交规”上路,考验才刚刚开始

阅读
6446
刚刚过去的元旦小长假,“史上最严交规”无疑是最热的话题。这个交规会不会一直“严”下去?能不能“严”出规范行路习惯?无论是对交通管理部门,还是对城市中的每个人,这都是一道必答题。

不怕严,就怕一阵风

“最严交规”新年实施了。此次交规之所以被称为“最严”,除了对行车人有严格约束外,对行人、电瓶车主闯红灯、走快车道等违章行为的处罚也要落到实处,由交警出具违法告知书,现场收缴罚款。数据显示,新年头三天,三香路等路面情况较以往已大为改善,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现象也均有明显减少。

好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一效果背后,元旦小长假三天,交通管理部门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管理成本的提高,让人总不免担心,这样的整治会不会就是一阵风,“严”过这一段时间后,是否又会反弹?

不仅如此,几天来,“最严交规”还遇到了一些尴尬:比如行车到路口,绿灯就剩几秒的时间,照以往的行车习惯,不少车主一踩油门就过去了。可现在面对的是“最严交规”,车主害怕扣分,猛踩刹车,导致追尾事件发生。显然,在“最严交规”的适应期,追尾和交通违法行为都会相应增加,由此带来的是事故调处、行政复议工作量的增加,这都为一个“严”字能不能一竿子插到底添了几分疑虑。

由此来说,“最严交规”不仅是对驾驶人的考验,同时也是对交通管理部门的检验。

考验面前,首先是“严”字信心不可动摇。目前,国内上海、深圳等多地都已推出了类似的举措,可见,对交通出行进行从严管理已成大势所趋。

其次执法尺度不能放松。这其中,包括最大限度地优化警力配置,堵住执法可能存在的漏洞,确保执法公正公平等。惟其如此,才能让“最严交规”逐渐凝聚社会共识,让城市道路通畅有序。□葛宇

“不敢开车”是个好开端

“最严交规”实施首日,不少司机直呼“不敢开车”。部分市民甚至遇上“过分小心”司机们的奇葩行为,比如说一位车主接连遇到三次红灯停下来,每次都要下车看看是否违规。

怕扣分频频下车检查是否违规,这种“过分小心”看似奇葩,但是其紧张过度让人看到的不只是好笑。紧张,然后谨慎,司机从态度到行为实际发生的变化,体现出“最严交规”、最不打折的执法实际产生了威慑力,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产生触动,并把这种谨慎、重视的态度传导到实际的开车的行为中来,我们的行车文明就会往前一大步。久而久之,我们循规蹈矩,也不只是迫于最早对“最严交规”或“最严执法”的怕,而更多是文明习惯使然。

让文明习惯、规则意识成为一种支撑社会良性运转的惯性,这是我们最需要修习的地方,这是重点,但也是难点。法律的完善、制度的打补丁可以“速成”,但是习惯的改变却很难一蹴而就。改变习惯确实需要花点时间,下点功夫,之所以要出台“最严交规”并配套“最严执法”,说到底,也是为了真正触发习惯的改变。

“最严交规”之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减少观望情绪,堵住侥幸心理,这种情况下,“不敢开车”、“不会开车”的担忧很自然,也很坦诚。老实说,不仅是一部分人应该产生忧虑,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一种紧张、谨慎的态度,每个人都应该趁着这个当口好好内省一下自己的开车习惯。少点随意,少点任性,每个人让渡一点点自我所谓的方便,整个社会的运转就会更高效。期待习惯的改变从现在开始。

021-3450 4711

021-3478 7699

好教练网学车工具